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在这以后,就产生了一个成语——“揠苗助长”。2000多年来,大家都使用“揠苗助长”,没有“拔苗助长”这个成语。
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作者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种田人用拔苗的办法帮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揠苗助长出自于《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揠是拔的意思,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
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作者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种田人用拔苗的办法帮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揠苗助长的意思是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
拔苗助长出自《孟子》一书,选自《公孙丑上》。《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及思想观点。这个词用于比喻急于求成,反而坏了事,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孟子。揠苗助长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à miáo zhù zhǎng,意思是比喻为急于求成,反而坏了事。
1、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作者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种田人用拔苗的办法帮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2、“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
3、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孟子。揠苗助长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à miáo zhù zhǎng,意思是比喻为急于求成,反而坏了事。
4、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揠(拔)苗助长,汉语成语,拼音是yàmiáozhùzhǎng,意思是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
5、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6、揠苗助长出自于《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揠是拔的意思,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
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作者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种田人用拔苗的办法帮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作者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种田人用拔苗的办法帮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孟子。揠苗助长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à miáo zhù zhǎng,意思是比喻为急于求成,反而坏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