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方式正手握拍 大拇指食指虎口所形成的“V”字形对准拍柄上平面右侧与右上斜面交界的位置,手掌紧贴右垂直面。拇指第一关节扣住拍柄左垂直面。食指与中指稍分开,如扣手枪扳机状,从下面绕过来。中指、无名指、小指紧握拍柄底部齐平。
2、网球握拍方法共有七种,分别是:大陆式握拍:也被称为“榔头”式握拍法,适合用来击打任何类型的球,尤其在发球、打截击球、过顶球、削球以及防守球时效果更好。东方式正手握拍:可以被称为“万能握拍法”,通过摩擦球的后部击出上旋球,还可以打出有很大力量和穿透性的平击球。
3、网球正手握拍主要有大陆式、东方式、西方式(由此演变的半西方式和超西方式)握拍,反手主要有单手反拍握法、双手反拍握法。大陆式握拍特点:用大陆式握拍处理发球、过顶球是标准方式。这使前臂和手腕能够自然的向击球点挥动。这样的结果便是减小压力的手臂发挥出更大的爆发力和更灵活的击球。
1、很多人认为罗杰·费德勒正手是半西方式握拍,像安迪·罗迪克那样。实际上,他的握拍更像皮特·桑普拉斯。费德勒握拍手有一部分露在拍柄的尾端,但大部分握在拍柄的后部,恰好和拍面连成一线。相比于半西方式握拍,他将自己的食指跟关节轻微地逆时针方向移动了约半个斜边。
2、握拍方法 许多人认为费德勒采用半西方式正手握拍,就像罗迪克那样。然而事实上,他更接近于桑普拉斯的正手握拍方法。费德勒让手掌的一部小分离开拍柄的最底部,而大部分仍然紧贴于拍柄,直接与拍面结合,使球拍成为手臂的延伸。
3、这也说明了费德勒的反手相较于他的正手,依然是他的弱项,弱就弱在力量不够,不能充分调动对手,在硬地场上可能体现得不明显,可是一旦到了放慢球速的红土上,这种微小的差距就被放大了。费德勒与纳达尔的球路的确有些相克。
1、以东方式握拍,然后逆时针方向(左手握拍则顺时针方向旋转)旋转球拍,使食指根部压在下一条拍棱上。在职业网球巡回赛中,底线力量型选手多采用这种握拍。 优势:相对于东方式握拍,这种握拍可以让选手给球打出更多上旋,使球更容易过网,也更好控制线路,因此,它很适合打上旋高球和小角度的击球。
2、东方式握拍法,也被称为握手式握拍,其特点在于拍面与地面垂直,大拇指与食指呈V字形握在拍柄的中部。这种握法手掌与拍柄接触面积大,易于发力,挥拍范围广泛。然而,在反手击球时,其稳定性相对较差,需要变换握拍方法以适应不同情况。
3、网球发球时,大陆式握拍法是最常用的一种。这种握拍法使击球者在发球或打过顶球时手臂自然下压,攻击效果最好,给手臂的压力也最小。尽管大陆式握拍法适合击打任何类型的球,但在发球、打截击球、过顶球、削球以及防守球时效果更佳。
4、网球的握拍方法主要有三种:大陆式、东方式和西方式。首先,大陆式握拍法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握拍方式,主要用于发球、网前球、过顶球、削切球以及防御性击球。这种握法将食指的第一指关节放在拍柄的斜边上,虎口形成V字形对准拍柄上平面。
5、网球握拍方法共有七种,分别是:大陆式握拍:也被称为“榔头”式握拍法,适合用来击打任何类型的球,尤其在发球、打截击球、过顶球、削球以及防守球时效果更好。东方式正手握拍:可以被称为“万能握拍法”,通过摩擦球的后部击出上旋球,还可以打出有很大力量和穿透性的平击球。
6、握拍方式:一般采用东方式或大陆式握拍,便于不同类型的发球需求。 站姿稳定:双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弯,保持身体平衡。准备动作 抛球:使用非持拍手臂将球向上垂直抛出,高度约齐肩。 转体引拍:持拍手臂向后引拍,同时身体轻微转体,积蓄力量。
要求就是拍子不触网,没有地域的限制。网球截击训练:先做好基本的挥拍练习,握拍(大陆式),分腿上步练习,如果有条件在场地打的话,对面有人喂球最好。
截击球的后摆动作不应过大,击球点应保持在身体前方约30~60厘米,要向前迎击来球,注意拍头不要下垂,要保持拍头高于手腕,击球时手腕固定,拍子应紧握,击球时拍子不能移动。高于网的球,截击时平击的成分可多一些,大出具有进攻性的力量较大的深球或斜线球。
截击的第一要领是手型的固定。手腕必须保持稳定,不能随意翻动手腕,因为那会降低稳定性,不利于截击,一般截击的情况下,拍头都是差不多竖起来的,拍面稍微斜一点,以45度角度为佳,持拍手与球拍之间的角度应该大于90度。截击的第二要领是引拍。
建议用大陆式握法,因为大陆式握法可以打正手截击或者反手截击。当然也有人在正手和反手截击时改变握法,但最理想的方法应该是在正手和反手截击时使用相同的握法。
站位。凌空截击技术绝大部分用于球员上网途中以及上网后对来球的封堵、追杀,而击球者上网后一般应取位于发球线至球网间距的中部或中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