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地亚独立国,一个由纳粹德国扶植的傀儡政权,于1941年4月10日在德军进入萨格勒布后宣告成立。首脑斯拉夫科·克瓦特尔尼克宣布其独立,并邀请萨伏依王朝的王子艾蒙内担任象征性的国王,以“托米斯拉夫二世”之名即位。但国王并未实际行使权力,始终留在意大利,只是形式上的存在。
克罗地亚独立国将不建立海军,并允许意大利军队越过达尔马提亚的中立地区。克罗地亚还必须承认意大利对未兼并的克罗地亚领土的军事、外交、政治、经济的监控。
克罗地亚,全称为克罗地亚共和国,是位于欧洲东南部的一个共和国,地处地中海与巴尔干半岛的潘诺尼亚平原交界处。1991年,克罗地亚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独立出来,首都为萨格勒布。2013年7月1日,克罗地亚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
年黑山共和国宣布独立,前南斯拉夫正式解体为六个国家(从北到南依次为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和一个地区(科索沃)。 “南斯拉夫”一词正式成为 历史 。综上,我们来总结一下,前南斯拉夫为什么会走上分裂之路。
放大到南斯拉夫王国全境,复杂的民族问题,加上 历史 遗留的三个不同的宗教,排列组合之下,巴尔干半岛上已经隐隐有“剪不断,理还断”之势,其外号“欧洲火药桶”也是自此而来,形容其仅差一个外部原因就会引爆动乱局势。 因此,政治因素成为南斯拉夫后来走向分裂的直接原因。
掌权的塞尔维亚资产阶级依仗实力强大,在国内实行大塞尔维亚主义,歧视其他民族,二战期间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还蓄意挑起大规模的民族仇杀,诸如此类都加深了各民族之间的仇恨,严重影响了南斯拉夫共同体的形成。1941年4月6日,德意法西斯军队不宣而战侵入了南斯拉夫。
科索沃寻求独立的原因之一是其内部多数人口为阿尔巴尼亚族,而政治权力却掌握在塞尔维亚族手中。如果一个民族在全国占有绝大多数,但政治影响力与之不成比例,那么该民族可能会追求更多的自治权甚至独立。 科索沃问题在民族问题上显得尤为复杂,不同观点对此有不同解释。
科索沃谋求独立的原因如下:强烈的民族情感与自我认同。科索沃人对于本民族的深厚情感是独立运动的重要动力。长期以来,科索沃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遭受压制和遗忘,寻求独立能够彰显民族身份和文化价值。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科索沃与塞尔维亚之间历史纠葛深厚,包括领土争端、宗教冲突等长期遗留问题加剧了矛盾。
科索沃独立过程中,美国等西方国家发挥关键作用,出于自身利益与战略考量,支持科索沃独立,欧盟亦希望巴尔干成为自己的后院,抑制俄罗斯势力。然而,俄罗斯与塞尔维亚同属斯拉夫人,出于同族情感与地缘政治考量,支持塞尔维亚立场。科索沃独立之路充满挑战,难以获得所有大国一致支持,最终走上非法独立之路。
正因为上述如此长期复杂的历史变迁,使得塞尔维亚族人与阿尔巴亚族人都认为自己是科索沃地区的主人,没能成为南斯拉夫第七自治共和国更使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人认为自己在南斯拉夫受到了不平等、不公正的待遇,曾多次举行要求独立的游行示威活动。
直接原因就是科索沃要从南联盟独立出来,而南联盟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①冷战结束后,美国希望扩大北约的职能范围,使其成为其全球霸权的工具。在联合国安理会“不服从”的情况下,美国利用北约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波黑战争和科索沃危机是北约新战略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