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所有的低谷期,费德勒从未选择放弃。他凭借坚强不屈的意志力,一路坚持,披荆斩棘,逆势而起。
目前瑞士天王以10胜22负处于下风,不过两人上一次在大满贯交锋还得追溯到2012年的澳网半决赛,去年费德勒由于受到背伤的持续影响,在与纳达尔的四次巡回赛交锋中全部以失利告终。
四蛋很顽强,打法扎实,但今年也鲜有表现。其他小将更是始终无法撼动这五个人的地位,截止目前为止,以上五个人占据世界前五,而且全部年龄大于30岁。
不过纳达尔的球感太好了。这场比赛,无论谁胜出,双方都是值得敬仰的。很多人说费德勒的时代过去了,那么纳达尔的时代能持续多久呢?他这种打法很伤膝盖。
应该说费德勒在连续参赛之后其实还是有些疲累的 但是现在,费纳之间的直接对话,天平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倾斜,费德勒能够在赛季初最重要的三项赛事里均击败纳达尔夺冠,其中两次都是决赛里的获胜,其实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北京时间2017年1月29日,五盘大战险胜宿敌纳达尔,瑞士球王费德勒成就了个人生涯第18个大满贯冠军,刷新历史最佳纪录,同时也成为了公开赛时代夺得大满贯冠军第二年长的男球员(最年长的是澳洲球员罗斯沃尔)。
上海网球大师赛男单决赛球员是费德勒、纳达尔。在2017年10月15日结束的上海网球大师赛男子单打决赛中,世界排名第第二的两位名将硬碰硬,上演了一场火星撞地球的精彩对决。
北京时间10月15日,2017年ATP1000上海大师赛决赛打响,第38次费纳决中,费德勒仅耗时72分钟,直落两盘轻松击败纳达尔,职业生涯第二次夺得上海赛冠军,这也是他职业生涯第27个大师赛冠军。
上海网球大师赛冠军是费德勒。罗杰·费德勒,1981年8月8日出生于瑞士巴塞尔,瑞士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1998年转为职业),以全面稳定的技术、华丽积极的球风、绅士优雅的形象而著称。
年7月16日,获2017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男单决赛冠军。2017年10月15日,上海大师赛战胜纳达尔获得职业生涯第27个大师赛冠军。2017年11月,获得国际职业网球联合会最受球迷欢迎球员奖、埃德伯格体育道德风尚奖和最佳复出奖。
其次,当然是打了“纳达尔覆灭论”的脸。啪啪啪!当纳达尔连续十年大满贯夺冠之后连续两年大满贯无冠,当他带着世界第9的排名进入2017年,很多人预言,纳达尔注定将跌入更黑暗的深渊。
费德勒和纳达尔的风格截然不同。费德勒是一位非常优雅的球员,他的技术非常精湛,他的发球和正手都是网坛历史上最好的。他的反手也非常出色,他可以通过反手来打出非常准确的角度。
在此之前,无论是纳达尔还是德约科维奇,在大满贯决赛面对90后对手时都成功笑到了最后。究竟是在冠军争夺战中正面PK扳倒前辈,还是只能等待时间“助攻”把老巨头们“拖”死,对于网坛新生代来说,意义区别当然巨大。
目前瑞士天王以10胜22负处于下风,不过两人上一次在大满贯交锋还得追溯到2012年的澳网半决赛,去年费德勒由于受到背伤的持续影响,在与纳达尔的四次巡回赛交锋中全部以失利告终。
最终费(费德勒)2比0战胜纳(纳达尔),获得冠军。
月时双方在印第安维尔斯大师赛16强的第三次交手,最终费德勒以6-2,6-3直落二获胜,取得生涯首度对战三连胜。 4月时双方在迈阿密大师赛决赛再度碰头,最终费德勒以6-3,6-4直落二获胜,取得生涯首度对战四连胜。
北京时间10月15日,2017年ATP1000上海大师赛决赛打响,第38次费纳决中,费德勒仅耗时72分钟,直落两盘轻松击败纳达尔,职业生涯第二次夺得上海赛冠军,这也是他职业生涯第27个大师赛冠军。
费德勒。瑞士球王费德勒在2017年澳网五盘战胜宿敌纳达尔夺得大满贯第18冠,打破了长达4年半的大满贯冠军荒的同时也再次奠定了其“历史最佳”的地位,独享网坛之巅。
费德勒和纳达尔应该是纳达尔更伟大。虽然费德勒曾经也是难以接近的存在,但是纳达尔以自己的顽强意志品质,不断的接近、追平和超越费德勒的各项纪录,目前来看纳达尔应该是更伟大的那一位。
费德勒和纳达尔,取得的主要荣誉和历史地位比较起来还是费德勒更胜一筹。
世界十大网球巨星如下:1,罗杰·费德勒,瑞士,个人荣誉包括20次大满贯、ATP史上最长连续单打世界第一周数等。2,拉斐尔·纳达尔,西班牙,个人荣誉包括19次大满贯、300周世界第一等。
纳达尔和费德勒大满贯冠军数分别是22和20个,纳达尔的大满贯冠军比费德勒多。
费德勒和纳达尔,取得的主要荣誉和历史地位比较起来还是费德勒更胜一筹。
纳达尔,德约科维奇的大满贯数量会超过费德勒。西班牙名将纳达尔的前教练兼叔叔,托尼纳达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在未来都有很大机会在大满贯冠军数量中超过费德勒。
重返温布尔登之后,瑞士人在自己的后花园收复失地,第6次夺得温网冠军。带着连续三项大赛狂澜5000分的冠军积分,费德勒在失去它46周之后,以11220分比10735分超越宿命之敌纳达尔,重新回到了世界第一的宝座。
喜欢谁自然就会觉得谁的成就跟高些,更优秀些。我们会把主观的想法强加在一些人和事上。包括一些评论家也不例外,这种东西又不是能用分数评判的,何必在意呢。